累计帮扶困难群众25户,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0万元……民警暖心服务,绽放团结花
“太谢谢你们啦,留下来一起吃个饭吧!”
(资料图片)
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作后,牧民巴雅尔图握着内蒙古包头边境管理支队查干哈达边境派出所民警的手,朴实的话语中满溢感激之情。
查干哈达边境派出所民警帮助群众剪羊毛
临近盛夏,草原上又迎来了剪羊毛的时节,巴雅尔图的家属在城里陪读,家中的牧活正缺人手。管区民警得知此事后,主动上门提供帮助,抓羊、绑腿、精剪,用一天时间,为羊群褪去厚重的“棉衣”,换上凉爽的“夏装”。
这是包头边境管理支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缩影。
民警与群众开展党日活动
在该支队1.2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内,有汉、蒙、回、藏等22个民族共同聚居生活,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
近年来,该支队立足辖区区位特征,采取“巡防+普法+服务”模式,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方法,着力提升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催生民族团结进步这朵石榴花在北疆草原次第盛开。
同心合力,奏响平安乐
5月29日清晨,满都拉口岸边境派出所开展文物盗窃应急演练。在接到护边员和文物保护员汇报线索后,派出所迅速出动,严密布控,将“嫌疑人”一举抓获。
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古城遗址和墓葬群等文物点多达509处,盗掘文物违法犯罪活动一度猖獗。
民警与护边员在古城遗址巡逻
“现在群众队伍的工作热情都很高,更愿意配合我们工作,虽然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但有这些兄弟姐妹的帮助,工作开展起来方便太多。”“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满都拉口岸边境派出所所长敖嘎如是说。
敖嘎(左一)与民警巡边
在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帮助下,该支队先后破获盗墓和倒卖文物案件6起,累计抓获嫌疑人10余名,追回各类文物500余件。
近年来,该支队积极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在边境前沿建立“北疆堡垒户”33户,从辖区各民族群众中选拔培训180人成立“石榴籽护边队”,深化“民警+护边员”巡防机制,与民警共同参与边境踏查、打击犯罪和化解纠纷,形成“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局面;联合文物保护部门启动“草原神鹰”工程,成立工作站和马背文物保护队,设立兼职文物保护员,共同守护边境地区民族文化遗产,凝聚起各族群众和衷共济、守边固防的强大合力。
民警与护边员观察辖区岩画防护措施
凝心聚魂,传递和谐声
5月31日黄昏,自漠北席卷而来的狂风夹杂着漫天沙尘,重重打在查干哈达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杜文伟的脸上。此刻,他正站在老乡家门口,用力挥舞着双手,将执意送行的一家老小拦在了门里。
天色渐晚,完成一天的宣讲任务后,杜文伟长长舒了一口气,踏上了返程的路途。无论酷暑严寒,民警的步履不停,宣讲不辍,相似的场景每天都在这片草原上演。
杜文伟(右一)走访辖区群众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将民族理论政策切实送到边境一线的过程中,该支队联合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馆、民族出版社等单位,共同组成流动宣讲团,来到辖区走访牧户,现场发放宣传资料、理论书籍,并对民族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双语解读。
民警向群众宣讲、解读民族政策
充分运用一线“石榴籽驿站”“同心固边蒙古包”“阿迪雅警地活动室”等党建阵地,集中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和民族政策宣传活动,将党员群众凝聚到焦点上来,推动普法工作“散”“聚”结合,让民族政策的普及犹如点点星火遍及北疆草原的角角落落,延递到群众百姓的心坎心尖上。
在红色蒙古包内开展民族政策学习
时至今日,宣讲团的脚步已经累计踏遍1200余公里。
暖心服务,绽放团结花
“不脏、不累,虽然在羊圈里待了一天,但能给群众踏踏实实办点事,心里就满满当当的,特别满足。”
辅警帮助群众清理羊圈
问及第一次给小羊羔喂奶的感受时,新入警的“城市姑娘”王谦,脸上露出了幸福而满足的笑容。
为了推动解决辖区牧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民警在深入牧户开展政策宣传的同时,用心帮助百姓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修羊圈、搬草料、清理卫生、接羔保育……在下乡走访的过程中解民忧暖民心。
民警帮助群众搬运饲料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近年来,包头边境管理支队始终秉承“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持续开展“送法律”“送科技”“送医疗”“送政策”进村入户活动,把贴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民警帮助群众检查羊羔健康状况
民警为群众办理户籍
至今,该支队各级已累计帮扶困难群众25户,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0万元,开展上门普法179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0余人次,开展救助30余次,帮助辖区群众解决急事、难事1000余件。2023年,该支队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关键词: